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干面炒面的做法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干面炒面的做法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做炒面用的干面可以蒸吗?
炒面的面是煮的。
如果你经常出去吃饭,或者你经常自己做饭,那你一定也手洗炒面的做法,如果面买的是成品面条,干的,那我们一定要先把面煮至8-9分熟,过冷水不让其粘连,滤水,然后再炒,如果是自己直接和面制作的,也要煮一下,不然蒸的面条容易坨,不好吃。
可以用怎样的逻辑去反驳宋小宝小品“炒面换汤面,炒面没吃给什么钱,汤面用炒面换的给什么钱”这一理论?
没毛病啊,哈~开玩笑,没毛病才怪哩,这样搞饭店还不得都倒闭?
简单分析一下
饭店首先已经产出了炒面,这个炒面是需要顾客付账的。但小宝没付账,相当与赊账,赊了饭店一碗炒面。
然后小宝用赊来的一碗炒面,换了一碗汤面,这个算是等价交换,可以不用付钱。
但是问题的关键是你炒面不是付的现金,而是赊了一碗,我不管你吃了没,我给你了,我不管你用它换什么,你哪怕去换一套房子呢,但这碗面你就是没给钱。
不过正常在饭店里,碰上这种情况都是腿打断的。
很简单,汤面炒面都是我的,你要汤面我给你做了,你就得给钱,因为你没说出来我的汤面有什么毛病,虽然你没吃但那也是我给你做出来了,你又要表面我本着顾客是上帝汤面就不跟你计较了,你说你炒面用汤面换的?你的理在哪?再说了你根本就什么也没有,你拿什么换的?
宋小宝小品《吃面》里面的炒面换汤面的逻辑原型是什么?
逻辑原型来源于小学课本;
宋小宝大家都很熟悉了,因为多次在春晚上的出色表现,早已经被当成了赵本山之后的“小品王”,2011年和师傅赵本山登上辽宁春晚表演小品《相亲》走红,也是至今为止唯一一个能让赵本山在台上笑场的演员;2016年,由他率队登上辽宁春晚,一个《吃面》中的神逻辑让大家费解了3年时间,但其实,这个逻辑在小学课本中有迹可循;
小品的尾声,宋小宝吃完面准备离去,这时:
于是,服务员懵了,这样的神逻辑连带着大家也懵了;
小学的数学课本中有一章节考逻辑思维,原题是“小明花50买足球,然后用50元的足球换了100元的篮球”;而理由是“最初给了50元,又用了价值50元的足球抵了50元,所以加起来是100元,换篮球也合情合理”问这样的逻辑是否正确!
这样的一道逻辑题和“炒面换汤面”其实是一个类型,只是把足球换成了炒面、篮球换成了汤面,而不同的就在于,小品中,宋小宝并没有花钱,而是直接换!
其实,对于小品的情节大家没有必要过于较真,其实很多经典小品中的桥段都是由老段子经过了多次改编而成的,而在小品中,段子只是经典的其中一部分,更多的还是在于演员自身的演技;
记得很久以前看过一个小品,貌似陈佩斯表演的吧,说一个人去商场买裤子,先是让售货员拿条黑裤子,穿上之后嫌黑的不好看,换条蓝的吧,换好之后,售货员问他要蓝裤子钱,他说:蓝裤子是我用黑裤子换来的啊,给什么钱?售货员说:黑裤子你也没给钱啊?他说:黑裤子我也没穿啊?😁
宋小宝小品《吃面》里面的炒面换成汤面的逻辑原型,个人认为是2015年青岛38元天价虾***。
青岛38元天价虾,是由网友爆料,该***是发生在青岛大排档点虾,网友虽事前和老板确认过“大虾”38元一份,结果付账时变成38元一只的***,一千五多左右。
而《吃面》这个小品主要讲宋小宝过年回家路过面馆吃面,结果因为炒面价格过高换成汤面而闹出的一系列的笑话。在该小品中,宋小宝为了“不用付钱”,他连吃三碗汤面,并且自己实实在在的吃了三管辣根。我觉得这段是最有笑点,也是整个小品最大的两点。这个小品也具有很深现实意义,讽刺了现实生活的高价消费套路,比如“天价虾”,这也正是小品本身所具有的价值。
现在还是很多景区有高价菜、出门旅游腰包不厚都不敢在景区愉快的吃吃喝喝玩玩,还是泡面实在点啊,不愧取名方便面啊,还是很有深意的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干面炒面的做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干面炒面的做法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