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牛身上的部位大全菜谱,以及牛身上的部位大全图解 名称对应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。
本文目录一览:
庖丁解牛|不同部位的牛肉,都有哪些区别
1、部位不同。牛腱其实很好理解,就是牛四条腿大腿部分的肉。前腿肉称前腱,后腿肉称后腱。牛里脊在牛腰脊柱的内侧,接触内脏的那一面。牛里脊指的是前腰这部分牛肉,位于牛腰部内侧,还包括牛脊柱的一部分。
2、牛颈肉:肥瘦兼有,肉质干实,肉纹较乱。适宜制馅或煨汤,比嫩肉部分出馅率高15%。 肩肉:由互相交叉的两块肉组成,纤维较细,口感滑嫩。适合炖、烤、焖,咖喱牛肉。 上脑:肉质细嫩,容易有大理石花纹沉积。
3、区别之形状大小。牛里脊也称内脊,一般比较细小。外脊更粗大,骨头也相对较大。牛里脊肉:牛外脊肉:区别点之用处不同。里脊肉质嫩,煎牛排常用里脊肉。
牛身上的哪些部位属于牛杂?如何才能制作出美味的卤牛杂?
1、有牛肚、牛心、牛肝、牛百叶、牛肠等。牛肚 牛肚即牛胃。牛为反刍动物,共有四个胃,前三个胃为食道变异,即瘤胃(草肚)、网胃(蜂巢胃、麻肚)、瓣胃(重瓣胃、百叶、毛肚),最后一个才是真胃(皱胃)。
2、牛肚 牛肚即牛胃。牛为反刍动物,共有四个胃,前三个胃为食道变异,即瘤胃(草肚)、网胃(蜂巢胃、麻肚)、瓣胃(重瓣胃、百叶),最后一个才是真胃(皱胃)。瘤胃内壁肉柱俗称“肚领、肚梁、肚仁”。
3、主料:牛杂(牛肺、牛肚、牛肠、牛粉肠、牛脾几种)1500克、八角10g。将牛杂洗净,放入锅内,加入清水,以中火煮沸,去除血秽,取出,再用清水洗净。将八角、陈皮、桂皮、甘草、草果、丁香用一块白布包好扎紧。
4、卤牛杂的做法如下:食材清单:牛肚500克,牛心500克,牛肉350克,牛肚梁500克,牛头皮350克,牛肠350克,牛肝250克,牛舌200克,牛脑花250克,牛尾500克,牛蹄筋250克。
5、原料:牛肚、牛肝、牛肺、牛肠、牛心、牛百叶等牛内脏。制作:将牛杂洗干净后斩件,用油、盐、酱油、蚝油、味精、胡椒粉等味料腌制,加上花椒、八角、五香粉等,与萝卜一起下锅用文火慢煮。食时佐以辣椒酱。
牛的各个部位,分别适合做什么菜?
1、牛头:皮多、骨多、肉少、适宜卤制、百切之用。牛尾:肉质肥美,适宜于煨汤。上脑:位于背脊前部,靠近后脑,肉质肥嫩,可作烤、炒、涮用。
2、牛颈肉:脂肪少,红肉多,带些筋,其硬度仅次于牛的小腿肉,为牛身上肉质第二硬的。适合做碎肉或是拿来炖、煮汤,做牛肉丸也不错。
3、牛的肌肉部分适合做牛排,其它部位适合哪类菜分别如下:脖头即牛颈肉。肉丝横顺不规则,韧性强。适于制馅。短脑在扇形骨上方,前边连着脖头肉,层次多,间有脂膜。适于制馅。
4、前胫肉:为牛腿的部位;这部份是运动最多的部位。肉质最硬且肉筋多,俗称牛腱。适合炖、卤长时间的烹调。腹部肉:肉质呈五花三层,精肉和脂肪交替,筋腱多呈扁平状;适合清炖、红烧,例如红烧牛腩。
牛不同部位的肉的吃法
1、牛外脊牛的胸后部到腰部后端脊柱两侧的条状肉。特点:肉质细嫩 可做到六七分熟瘦肉居多 吃法多样。嫩度:五颗星,脂肪:两颗星,口感:五颗星。烧烤、爆炒、凉拌。1尾龙扒介于牛后腿及牛臀位的臀腰肉。
2、外脊 外脊(也称西冷或沙朗),牛背部的最长肌,我们常吃的西冷/沙朗牛排就是用到这块肉,因为有脂肪,所以煎、烤起来味道更香。
3、牛臀肉:牛臀肉取自后腿近臀部的肉,属于运动部位,肌肉发达,脂肪含量少,肉质坚实,口感略涩,属于瘦肉。这个部位可用来爆炒或烧烤,又因肌肉纤维较粗大,适合作馅料,西餐作为汉堡馅料。
关于牛身上的部位大全菜谱和牛身上的部位大全图解 名称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,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?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,记得收藏关注本站。